時局與前瞻

140兆元的煩惱:債市震盪走向何方

章凱愷:債券市場震動,「賺慢虧快效應」體現,不少銀行理財也被波及。債市震盪走向何方?個人、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市場變化?

債券市場震動,引發不少關注。此次債市震盪由何因素觸發?又將走向何方?

債券市場有自身特點。曾經,在2019年12月,被譽爲市場「新債王」的美國雙線資本首席投資官Jeffrey Gundlach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中,提出了他對金融市場的幾個主要判斷。這些判斷在當時看來非常大膽,但在隨後的市場演繹中被不斷印證。對於股市,他認爲美國如果出現經濟衰退,美股「崩盤的機率高達40%」。四個月後的美股的史詩級別崩盤正是由於疫情蔓延導致的經濟衰退預期所引發。對於債市,他認爲負利率缺乏持續性的基礎,「在債券上,你賺錢很慢,虧錢很快」。兩年後的歐美市場,以標誌性的快速加息告別了負利率時代,標杆性的美國十年國債收益率用了一年時間上行了260BP,回到2008年的收益率水準,對應美國超長期限國債期貨淨價下跌超過50美元,美債持有人的虧損速度驚人。

債券市場的「賺慢虧快效應」沒有止步於西方發達經濟體,近期中國債券市場也體會到了這一規律的威力,。2022年11月,中國十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在4個交易日下跌超過1.5元,存量規模高達140兆元的國內債市各期限品種到期收益率跳漲(對應估值淨價明顯下跌),債券的主要買家,包括債券型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固收類券商資管產品和貨幣基金,短時間內組合淨值出現明顯波動。雖然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後,資管產品的市價估值方法意味著單日淨值的波動和回撤是正常且難以避免的,但此輪固收產品的淨值回撤程度顯然還是超出了不少持有人的預期。

您已閱讀14%(622字),剩餘86%(36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