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視點

深度轉型期中國經濟面臨觀念考驗

穩投資與穩消費,當下哪個更迫切?新供給經濟學的倡導者滕泰提出,後基建時代投資下滑並非短期因素,但思維慣性易使投資更受決策歡迎。

編者按: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增速低位,今年料將已無法實現年初制定的成長目標。從本月中旬發佈的官方統計數據中可以窺見,8月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3%,環比下降了1.2%;前8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同比成長0.5%,消費乏力形勢亦明顯。儘管八月開始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但中國經濟成長的復甦動能依然受到多重因素牽制,其中房地產市場降溫的拖累較爲顯著。爲討論此議題,FT中文網《高階視點》欄目日前專訪了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他曾任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以下是經過我們編輯的本次對話內容,供讀者參考,希望能夠有所啓發。

中西方經濟步入分化時代
您已閱讀4%(313字),剩餘96%(81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