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新加坡將如何打一場冠病「持久戰」?

徐海娜:新加坡說要「長期抗疫」,也是在憂患意識之下,強化經濟,進退有據,保持社會韌性的一種宣言和努力。

今年8月29日起,新加坡民衆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在室內戴口罩,公共交通工具和醫療場所除外。室內口罩強制令的取消是繼今年3月29日取消室外口罩強制令之後,又一個防疫政策放鬆的標誌。有人認爲,這從實質上象徵着疫情已經結束了,儘管每個國家事實上宣告結束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在政府層面,從未有人宣告過疫情的結束,反而衛生部一直在警告人們,要爲「長期抗疫」做準備。《聯合早報》8月也曾發表過名爲《爲長期抗疫做好準備》的社論。那麼新加坡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是不是真的像外界所說的那樣「躺平」了,然後就「躺贏」了呢?

目前的疫情與社會心理

過去兩週,新加坡的確診病例每天大約兩三千人。按照衛生部發布的數據,血清研究估計,目前新加坡已經有7成人口都感染過了。所幸的是,統計病例中99.7%以上是無症狀或輕症。截止到9月7日,死於冠病併發症的總共有1601人。衛生部文告也指出,過去兩年被冠病疫情籠罩,但全國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卻與2017年不相上下。

您已閱讀13%(415字),剩餘87%(28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另一片星空

徐海娜:童書創作者、藝術從業者、兒童導師、前電視媒體人,現居新加坡。曾於香港和新加坡從事繪畫、特殊兒童教育,以及電子互動童書行業;同時擔任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部分雜誌和報紙的特約記者和撰稿人。近年在新加坡出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系列繪本8本,其中《他們爲什麼不聽我的話》和《手機消失的一天》分別獲得新加坡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大眾讀者票選好書獎」。

新加坡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