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資

英國上馬基建項目爲何如此之難?

阿多尼斯:從核電站到風電場,從水庫到鐵路,短視的政治和官僚的規劃制度使英國的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難以實現現代化。

本文作者是英國國家基礎設施委員會(N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mmission)的創辦主席(2015-2018),曾擔任交通大臣

位於阿賓登(Abingdon)的巨大水庫、位於安格爾西島(Anglesey)和坎布里亞(Cumbria)的新核電站、TransPennine城際鐵路的電氣化,以及位於蘭開夏郡斯高特荒原(Scout Moor)的英格蘭最大陸上風電場——這些項目有什麼共同點?

四者都是在過去15年期間提出的大型重要國家基礎設施,但它們都被拒絕或推遲,淪爲政府撐腰的鄰避症候羣(NIMBY,英文「別在我家後院」的首字母縮寫——譯者注)、以及/或者英國財政部及其公用事業監管機構對大型基建項目(特別是那些需要大量公共投資的項目)的敵意的受害者。

您已閱讀19%(336字),剩餘81%(14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