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

FT社評:繞不過去的英國能源危機

英國家庭能源賬單飆升,許多人將面臨過冬時把錢花在取暖還是喫飯上的選擇。兩位首相候選人是時候開始正視這場危機了。

英國經濟真是壞訊息不斷。上週英國央行(BOE)預測會有一段15個月的衰退期,而通膨將在超過13%的水準見頂。家庭的能源價格上限已經處於歷史最高水準,而根據當前的預測,這一上限到10月時將再上漲80%,許多人將面臨在冬天是取暖還是喫飯的艱難選擇。按揭和租房成本也在上漲。然而,保守黨黨魁之爭尚不知結果(這場角逐中的候選人目前仍然忽略了生活成本危機的嚴重性),政府癱瘓,因此目前仍然沒有明確且切合實際的短期應對策略,而這正是最脆弱人羣最需要政府拿出相應策略的時候。

英國正面臨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滯脹」,即低成長、高通膨的局面。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加上在疫情過後其勞動力狀況恢復緩慢,使得英國的通膨兼具歐洲大陸的通膨與美國通膨的弊病,前者由能源推動,後者是工資壓力在起主導作用。在英國央行黯淡的預測背後,是同樣黯淡的推算:爲了降低通膨,它必須大幅提高利率來給就業市場和投資降溫,由此將引發衰退。

鑑於央行如今已領會到頑固高通膨的危險,財政政策要在資源緊張之時發揮出緩解生活成本危機的作用必須慎之又慎。隨著經濟成長轉弱,財政部本來可能還有的財政迴旋空間將會跟著縮小,而政府已經承諾要拿出370億英鎊用於各項應對生活成本危機的舉措上。此外,爲家庭提供支持的舉措——不管是減稅還是直接支付——將給通膨火上澆油,進而需要以收緊貨幣政策來應對。

您已閱讀44%(568字),剩餘56%(7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