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危機與中國的角色

王英良:中國並不是斯里蘭卡外債的主要債權國。但中國可以推動斯里蘭卡與IMF或世界銀行進行多邊對話談判,力爭經濟援助儘早落地。

從5月初開始,斯里蘭卡陷入持續動盪,民衆對拉賈帕克薩家族非常不滿。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和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等家族成員在政府中均佔據顯赫政治地位,但與近乎壟斷的權力不對稱的是其低下的治理能力。由於存在多黨制,反對派勢力趁機坐大,執政黨執政合法性受到挑戰。由於政治危機成因複雜,斯里蘭卡國內各派系很難就國家未來走向達成共識。近日,民衆衝擊並佔領總統和總理官邸,總統和總理雙雙下臺。危機正在不斷醞釀,亟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表面看,斯里蘭卡國內動盪的導火索是全球疫情影響旅遊這一支柱產業,導致收入受到衝擊;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推高了斯國內的石油、糧食價格,由於經濟結構單一且簡單,通貨膨脹迅速傳導,民衆生活陷入困境。此外,疫情導致跨國出行受限,這導致僑匯收入銳減。由於國內衝突不斷,國家常處於混亂無序中,經濟成長陷入停滯,債務危機更加重了政治危機,導致國家治理失效。

混亂的核心因素是債務,而債務的問題在於缺少紓困資金。近10年多來,斯里蘭卡的發展一直伴隨著高債務,政府對借債形成了路徑依賴,收支處於「拆東牆補西牆」的窘境(見下表)。比如,在2019年,斯里蘭卡外債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竟高達62.571%。可見,斯里蘭卡政治精英的宏觀運籌能力存在明顯短板。

您已閱讀18%(526字),剩餘82%(23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