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

FT社評:面對通膨,英國需解決「共苦」問題

英國面臨的政策挑戰將是富國中最複雜的。能源價格衝擊、貿易惡化、勞動力短缺意味著,這個國家將變得比自己以爲的更貧窮。

一直以來,英國的核心「賣點」之一就是它在貿易上的地理位置——位於北美與歐洲大陸之間。但眼下它在兩邊都在碰壁。正如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比利(Andrew Bailey)上週所警告的,英國經濟「轉弱比其他國家早了很久,也嚴重了一些」。這個國家今年晚些時候將面臨通膨的「進一步上升」——而且它的物價問題將會「更持久」。

與美國一樣,英國在新冠疫情過後也是一派蓬勃。但時隔兩年,被抑制的需求、還有改變了的品味一朝引爆,卻是英國經濟無法滿足的。這推動了快速的成長,但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也造成了通膨壓力。

受歐洲影響,英國也暴露在了一輪格外兇猛的能源價格衝擊之下,這主要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所引發的。在截至5月的一年裏,消費價格指數上漲9.1%。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庭費用和交通成本——也就是天然氣、電力和汽油的費用——大幅上漲。但英國高通膨的範圍在不斷擴大,已經包括了大部分商品和服務。英國央行認爲企業界在心理上已把通膨看作是必然的。

您已閱讀35%(411字),剩餘65%(7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