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各地分道揚鑣的防疫政策和人流限制

李瀚明:常態化核酸檢測確實維持了人口流動,但實在昂貴,那些沒有財力的城市仍然會堅持限制人口流動。

6月18日打破了廣東和澳門「零本土確診無星號」的平靜日子——深圳在覈酸檢查中發現了兩位無症狀感染者,而澳門則發現了一位。不過,隨後的大規模核檢結果則有所分化:澳門一天內發現了三十位額外的陽性感染者,而深圳則暫時沒有發現額外的感染者。

這種疫情傳播情況的對比,顯示出兩者在防疫結構居住結構和人口經濟情況的差別。澳門半島老城區遠較福田香蜜湖逼仄,和羅湖向西村相若的居住環境,使得呼吸道傳染病更容易傳播。同時,深圳以「72小時常態化核酸」儘早找出陽性感染者的做法當然有效,但並非所有城市都有深圳這樣的雄厚財力和人手。

這種居住環境和財政情況是中國大部分社區和村鎮的事實常態:考慮到普通民衆對情況的恐懼,在疫情防控上建立共識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

您已閱讀11%(316字),剩餘89%(26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