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之下,在援助烏克蘭的國家和國際機構陣營中,德國因其不符合期望的支援行動而遭受來自國內國外的批評。而自4月底以來,德國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培訓烏軍,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歐盟機構的支援行動。這三個月來,德國經歷了什麼?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三天,德國總理蕭茲宣告歐洲大陸從此進入「時代轉折點」,並公佈了升級聯邦國防軍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計劃。然而,從宣告「時代轉折點」到德國政府最終同意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過去了兩個月時間。蕭茲因其顯得猶豫不決而遭受各方批評。
問題卡殼在是否向烏供應重型武器上。俄烏局勢中,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建立了 「烏克蘭援助追蹤」 資料庫,對37個西方國家政府和歐盟機構(27個歐盟國家、G7成員國、歐盟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澳洲等)在經濟、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自1月24日以來的數據進行彙總和持續更新。該資料庫顯示,在重型武器上,自2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一直在強調烏克蘭需要包括坦克在內的重型武器。3月,只有美國和一些東歐國家向烏供應了重型武器,而西歐和北歐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顯得更猶豫,只是提供了步兵武器或攜帶型反坦克系統等。
您已閱讀21%(500字),剩餘79%(18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