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無風險利率下行:趨勢還是情緒?

蔡浩:目前研判本次利率調整是趨勢下行或情緒所致,還爲時尚早。投資者應警惕後市可能出現的調整,不盲目追低,不盲目拉長久期。

本週伊始,先前一直窄幅震盪的國債利率出現了鬆動跡象,而這一跡象在週三下午國務院召開直達區縣級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後被迅速放大,10年國債活躍券和新券(220003、220010)分別下行近5個bp,快速向年內低點逼近,而且成交活躍,交易持續到晚上9點以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市場在當前時點翻多利率,這種下行後續能否持續?

導火索:對穩成長政策預期發生變化,致利率定價邏輯切換

疫情爆發了兩個月,信貸走弱了兩個月,資金寬鬆了兩個月,利率債先前只是窄幅波動,10年國債利率維持在2.8%以上,原因在於市場汲取了2020年疫情後利率走勢的經驗教訓,對無風險利的定價著重關注的是穩成長政策加碼、疫情後經濟修復的邏輯,對政策預期的強調要超過基本面現實情況。5月20日,在監管意外引導LPR利率非對稱下調(1年期不變,5年期下調15bp),釋放出本輪最爲明確的樓市提振資訊後,多地放鬆樓市限購的措施被叫停,給市場一種政策力度有限的錯覺。這一錯覺在國務院召開直達區縣級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後達到頂峯,會議沒有涉及先前備受關注的特別國債等內容,市場覺得缺少有分量的加碼政策,於是對無風險利率的定價邏輯切換成了基本面現實。

您已閱讀20%(510字),剩餘80%(20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