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

全球化退潮時代的早餐

範庭略:早餐寄託着開啓新一天的儀式感,凝聚著人們不同的情結和習俗,因此也是一日三餐中最保守、最需要安全感的部分。

上海封城將近兩個月之後,流行的討論話題從如何團菜、如何學習打擊樂器發展到瞭如何安全地拍攝短影片,總之社群媒體的潮流幾乎都會在沉悶的夜晚開始活躍,然後在凌晨歸於安靜。最近潤學大行其道,甚至會聽到諸如有人把某臣的高爾夫別墅處理掉然後到日本去買豪宅的故事,這種轉自朋友圈的對話記錄經常會毫無緣由地砸進一個正在討論買菜的業主羣,然後箇中反應就會有如傳統鄙視鏈一樣涇渭分明。一直自認爲「『切摳肥』比喫大蒜」有腔調的上海市民,終於在患難與共的抗疫保衛戰中感受到了文明的核心要義顯然不僅只是食物本身的表象。畢竟咖啡和大蒜都只是一種表象,就如同紳士的修養並不在於你有沒有拄著一根文明棍,而是在於你是不是具備正義感和同理心。

全球化慢慢結束的感受更多來自於俄烏戰爭的新聞,跨國連鎖速食巨擘麥當勞自3月宣佈關閉其在俄羅斯的所有餐廳後,5月16日再發聲明,決定退出俄羅斯市場,並出售其在該國的全部餐廳業務。聲明中說,鑑於俄烏戰爭下的人道主義危機和經營環境無法預測,其在俄業務不再具有可行性。麥當勞的執行長還說:「必須繼續堅定我們的價值觀」。

能將速食廳跟價值觀勾連在一起的可能也就是這家漢堡包速食公司能做到了。從1959年7月,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展覽會上進行的那場著名的廚房辯論開始,麥當勞的漢堡包和可口可樂的碳酸汽水一直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規模巨大的經濟繁榮中的道具。回想1990年10月8日在深圳東門老街西華宮開業的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當時的店門口被人羣擠得水洩不通,那天我是在晚飯時間之後才能進去點上一份巨無霸和一個大杯可樂。十多年之後,這裏又成爲中國大陸最早推出麥咖啡的門店之一,多少預示著喫巨無霸的年代要讓渡給喝咖啡的年代了。

您已閱讀33%(727字),剩餘67%(15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