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綏靖主義與集體安全——烏克蘭系列之六

秦暉:只有第三方(主要是有能力的強大第三方)對侵略的姑息和軟弱,纔是綏靖。爲什麼不干預就被貶斥爲綏靖?這就與「集體安全」相關了。

什麼是「綏靖主義」?

爲什麼會出現俄烏戰爭?爲什麼這場戰爭會打成今天這個樣子?在我前些天FT中文網的文章中除了譴責俄羅斯的侵略外,也指出了西方的綏靖主義問題。而且作了一個「從納粹吞併蘇臺德到二戰」與「從普丁吞併克里米亞到今天的大戰」的對比,這個對比讓我覺得觸目驚心。但是假如我們眼光更長遠些,會發現西方的綏靖好像是個頑症。

所謂綏靖,在國際政治上是英文Appeasement的中譯。嚴格說來它就像「封建」、「經濟」一樣,與漢詞本意差異很大。傳統漢語「綏」「靖」二字雖都有「使安定」之義,但實現安定的手段卻相反:「綏」有安撫、懷柔之意,「綏遠」就是「懷柔遠人」。而「靖」卻有強力平定之意,「奉天靖難」就是要打仗了。兩字成詞,就是「剿撫兼用」以求平定的意思。古文中偶有示弱的意涵,如「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 但主要還是凸顯強勢的一面,如西漢末說王莽「有綏靖宗廟社稷之大勳」, 西晉張軌自責「吾在州八年,不能綏靖區域」。 近人也有唐郭子儀蕩平安史「有綏靖社稷的大功」等語。1949年以前國民黨政府內戰用兵,設置多個「綏靖公署」,而共產黨則就此解釋綏靖爲「過去反動政府不顧事理道義,使人民屈從於暴力和強權之下以求安定」。 顯然無論褒貶,「綏靖」都意味著強勢,用其褒義,則張伯倫何曾綏靖,而用其貶義,則「綏靖」的倒應該是希特勒了。

您已閱讀7%(565字),剩餘93%(73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