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經濟

俄烏衝突下的全球化衝擊與再全球化

邵宇、陳達飛:俄烏衝突如何演變?防疫政策會變化嗎?價值鏈脆弱性如何解決?全球化黃金時代需和平、自由貿易和統一貨幣金融秩序兼備。

2004年,在印度南部城市邦加羅爾(Bangalore)市中心的KGA高爾夫球場,托馬斯•弗里德曼頗有些意外地看到很多美國品牌,比如:記分員來自愛普生公司;一位球童戴的是3M公司的帽子;球場外的標識是德州儀器贊助的;路邊必勝客的廣告牌上熱氣騰騰的披薩;球場外的尚未完工的高盛大廈……更令他驚訝的是在印度軟體公司Infosys的見聞。在一間由40塊數字螢幕組成的全球虛擬會議室裏,Infosys全球供應鏈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隨時「出現」在這個房間。他還發現美國的稅務顧問、編程、呼叫中心等服務也都被外包給了印度。弗里德曼深刻認識到了數字時代的全球分工和競爭關係,並感嘆到:世界是平的!當然,欣喜之外也有憂慮,弗里德曼擔心的是離岸外包和價值鏈分工對美國產生的負面影響,比如工作崗位的流失等。弗里德曼的憂慮在當時顯得有些多餘,但現在已經成爲共識,即所謂的逆全球化。

全球化「四重衝擊」與價值鏈重構

您已閱讀9%(393字),剩餘91%(42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