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社會科學(如哲學和法學)相比,國際關係學的歷史並不長,是整個西方巨大的社會科學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其史實案例與理論框架大都建立在歐洲歷史上。而歐洲在羅馬帝國敗落後進入中世紀後的千年歷史,就是一個在內戰與國外戰爭中尋找雙重和平的不懈進程,從殘酷血腥(現實主義),逐漸演化到了殺雞都認爲違反了「雞權」的過度仁慈(自由主義)。
今天的國際局勢,多少類似歐洲當年各小國之間的均勢。美國雖仍然保持領導地位,但不再鶴立雞羣,不再擁有一呼百應的強迫力,其一極地位逐漸被中國擠壓。但經由普丁的殘暴幫忙,美國在西方的感召力一夜暴增,早在開戰之初,因爲對普丁的憎恨與恐懼,歐洲與北約就迅速抱團取暖。
布查慘案爲歐美團結繼續添柴助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聯合國大會影片講話時,拋出一句狠話:「Stop Putin or dissolve yourself(要不阻止普丁,要不聯合國乾脆解散)。」那意思是說,俄羅斯是慘案凶手,可這凶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有高人(國)一等的一票否決權,任何烏克蘭想得到的正義,都會被這一票否決掉。既如此,這聯合國還有何用?
您已閱讀14%(464字),剩餘86%(28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