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外對話

數說中國「碳中和元年」

高白羽:在這樣一個「碳中和元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數據爲這一年的低碳轉型進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2021年,是中國宣佈碳中和目標後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自「雙碳目標」(即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首次被寫入2021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這一年的相關政策層出不窮,市場反應千變萬化。在這樣一個「碳中和元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數據爲這一年的低碳轉型進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根據最新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全年國民生產毛額比上年成長8.1%的情況下,中國在過去一年使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8%,而碳排放總量則上升了4%,比上半年的9%回落不少。可再生能源裝機在這一年仍然大幅成長,而電動汽車等經濟轉型的代表性產品的表現,則蓋過了鋼鐵、水泥等傳統基建原材料。但與此同時,煤炭仍是中國低碳進程中最「糾結」的部分:在提出2030年前碳達峯目標後一年,中國煤炭消費重回歷史高位,但仍未超過2013年的可能峯值。

新能源成長強勁

您已閱讀11%(390字),剩餘89%(32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