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航海時代開始,民族國家崛起與復興,都離不開產業政策和對外貿易投資。中國的復興歷程,期初依託人口基數優勢,構建了龐雜而全面的產業鏈,以低工資形成競爭力承接工業國產業轉移,由此實現財富積累。中國通過加入全球經濟體系實現國家財富迅速成長及國際地位提升。在全球化變局中,中國在本土尚未完成工業現代化及「去工業化」的背景下,卻面臨諸多工業後發國家的競爭。
1986年,鄰國越南啓動了「經濟革新」政策,旨在推進大膽的經濟開放和限制放寬。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16年前後,越南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越發突出。2018年,越南加入TPP。2020年6月,越南國會批准了與歐盟(EU)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協定在生效後,越南對歐盟出口產品的71%關稅即取消,歐盟對越南出口產品的65%關稅被取消,協議計劃用10年時間取消雙方出口產品的99%關稅。從越南產業歷史看,其實與中國的發展歷程類似。
日本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塚田雄太指出,「越南在加入世界規模的供應鏈方面取得成功」。據越南國家計劃與投資部統計總局公佈的2022年1月份經濟社會情況報告指出,截至1月20日,流入越南的外資總額達21億美元,同比成長4.2%,僅1月,越南實際到位外資額達約16.1億美元,同比成長6.8%。與此同時,越南新籤的境外投資項目15個,投資資金4420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3.97倍。而在2021年,越對美的貿易金額達1110億美元,成爲美國10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這一成績在發展中國家是很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