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醫藥業

「戴著鐐銬舞蹈」的大健康領域傳播淺談

趙瑩:過度行銷引起的阿片藥物濫用等危機,讓藥商形象頗爲負面,以後如何把握溝通傳播的度,依然會成爲大健康領域無法迴避的問題。

最近幾周,矽谷曾經的明星企業Theranos創辦人伊麗莎白•霍爾姆斯欺詐案件開庭審理,引得坊間熱議。曾經作爲「女版喬布斯」的霍爾姆斯,以前也是炙手可熱的80後創業明星,她善於利用各種媒體行銷手段,講述自己的願景和故事,不少大佬和知名基金,都因爲投資入股之後進一步捲入,進而因爲給Theranos站臺而名譽掃地。

如同先前的阿片類藥物濫用危機一般,這個案件也折射了美國醫療健康行業的一大悖論:一方面是監管和資訊披露都頗爲嚴格的機制,它要求大健康領域傳播「戴著鐐銬舞蹈」,另一方面,廣大藥商因爲科學技術的前沿性,依然享有著面對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等」特權,再加上行銷的狂轟濫炸,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向了正義的反面。

其實醫藥行業的傳播和科技行業一樣,是最爲考驗傳播者功力的領域,特別是在針對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方,分層擬定傳播資訊和差異化寫作溝通能力,非常關鍵。針對醫藥類專業媒體記者的pitch,必然是和大眾媒體的科普教育性資訊,從寫作風格到表現手法,都是大相徑庭的。舉例來說,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從技術背景介紹到生產工藝解釋,從效果和副作用披露到FDA緊急審批流程的闡述,這兩年大型藥商都做了很多科普努力。我印象深刻的有嬌生廣受好評的《疫苗之路(The Road to a Vaccine)》的紀錄片,也有《紐約時報》週末版多媒體呈現的輝瑞BioNTech疫苗生產製藥過程全解析等,這些內容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了複雜的科學技術,並且由於可讀性很強,幫助了普通消費者打消疑慮,接受新產品。

您已閱讀28%(639字),剩餘72%(1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