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常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調侃,「不說學習,母慈子孝;一說學習,雞飛狗跳。」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影片短片,有人輔導孩子時,孩子怎麼都學不會,輔導者就會變得氣急敗壞。平時,也有年輕的老師抱怨現在的孩子很不好管。有時,網路上還會曝出老師辱罵年幼學生的影片短片。那麼面對年幼的、懵懂無知的、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們,該怎樣做才能令教育真實有效地發生呢?
教育需要從童心出發
童心意味著對孩子的理解。荊楚名師徐莉曾在她的《童書裏的教育學》一書中這樣說:「我常常安慰同行和年輕的父母,當訓斥、吼叫、指責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理解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新加坡作家和教育家尤今也曾經這樣寫過:「安徒生藉着赤子之心撰寫童話,我卻憑藉着不老童心進行家庭教育。」誠然如斯,我們首先要理解兒童,從一顆童心出發才能讓教育真正發生。
您已閱讀11%(352字),剩餘89%(27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