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灣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需在法律上使臺灣不成爲一個國際問題

曹辛:大陸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好國際社會與臺灣關係問題,一是在立法上解決與中國建交國家如何處理與臺灣關係問題,二是國際組織與臺灣關係問題。

在這個過去的週末裏,國際輿論聚焦的事件之一是:與中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的立陶宛不顧中國一再反對,最後決定批准臺灣在當地設立代表機構「臺灣辦事處」。而在大陸看來,臺灣在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只能設立處理經貿和文化交流等事務的「臺北辦事處」,凡以「臺灣」之名設立代表機構,就是製造「一中一臺」。上週日大陸的最後決定是:將中國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爲代辦處級。

這一事件未必就會就此結束,而且很可能會有連鎖反應,因爲在理論上,既然立陶宛可以這樣幹,美國和歐盟也可以,這從中國對事件最後的處理方式、甚至對此所做說明的語氣轉變上都可以看出來。同時,既然相關趨勢已經顯而易見,中國大陸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好國際社會與臺灣關係的問題:一是在立法上解決與中國建交國家如何處理與臺灣關係問題;二是國際組織與臺灣關係問題;最後,大陸必須解決好自身20餘年未能解決的與民進黨關係的問題。

立陶宛事件恐有國際連鎖反應

您已閱讀16%(389字),剩餘84%(19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