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還歡迎外資嗎?

王丹:疫情後很長時間裏人們都在討論產業鏈搬離中國,但中國並沒有在貿易或者投資上與世界脫鉤。事實上,外資對中國的興趣不降反增。

最近,針對外企和外籍人士的優惠政策有所減弱,使得外資對中國的開放前景產生擔憂。比如,2022年起外籍人士將不再享受住房補貼和子女教育的免稅優惠,家庭生活成本將上升。而且中國對新冠疫情的防控一直沒有放鬆,入境隔離政策不變,增加了外籍員工難與家人團聚的難度。另外,這兩年密集出臺的監管措施也加重了外資的擔憂,如何解讀政策成了最大的挑戰,從而影響到外資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和計劃長期投資。但是,我們認爲近期的外籍員工流失是暫時的,未來國際人才流入仍將高速成長,這是中國經濟成長前景決定的。數據顯示,疫情後外資沒有離開中國。中國開放國內市場的政策也沒有轉向。

爲什麼投資中國?

中國對外資最主要的吸引力來自於強勁的經濟表現。今年實際GDP增速超過官方目標「6%以上」毫無懸念。我們預期全年GDP增速很可能會超過8%。截止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比2019年同期成長了16%。這和世界其它經濟體形成了鮮明對比。除了美國,幾乎所有國家的GDP都是萎縮的:歐盟GDP比2019年低了2%,日本低了4%。因此,宏觀經濟環境對中國是有利的。

您已閱讀17%(457字),剩餘83%(21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藍色時期

王丹,現任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總監,負責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地緣風險等研究和相關預測。先前,她曾擔任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首席分析師。她從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領域爲產權、宏觀和計量經濟學,之後在中科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方向爲農業。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