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2022年全球投資展望:康波週期的常態和異變

程實、王宇哲:在近六十年的一輪康波週期中,美國有相對完整的實體-金融資產價格高頻數據,這爲系統分析大類資產表現的長期趨勢和短期異變提供了研究素材。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當前,新冠疫情引起的供給衝擊對於全球供應鏈和廣譜物價的壓力仍在延續,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臨近或引發金融市場的風格轉換。

展望2022,洞悉漸進迴歸常態的供需關係離不開關於長週期規律的認知,前瞻類滯脹持續期的市場反應需要借鑑特殊時段的歷史經驗,而把握異變/常態的切換拐點還依賴於對過渡期實體與金融互動狀態的理解。

通過對美國最近康波週期實物與金融資產表現的梳理,以及對高通膨年代市場特徵的研究,我們認爲:第一,在非常規政策退出的大趨勢下,除製造業價格外主要廣譜指數長期跑贏貨幣增速是大機率事件;第二,滯漲期實物價格相對於歷史均值的表現超越金融資產,作爲波動風暴眼的能源以及不同品種之間的共振程度值得關注;第三,受益於期限窄利差和信用高溢價,高通膨環境下債市的廣義「啞鈴型」(Barbell strategy)和高信用策略優勢凸顯;第四,在通膨延續和貨幣緊縮的背景下股市有望迎來整體估值壓縮,製造業相對供給能力或成爲α的來源;第五,消費者信心(預期)可能是把握滯脹拐點的前瞻性指標,金融市場反應通常領先於生產端的景氣變化;第六,疫情持續性以及供給衝擊的形態演化難以預期,在通膨的延續性和波及面判斷上短期菲利浦曲線的移動比形狀更爲重要。

您已閱讀16%(528字),剩餘84%(2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