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科技企業

科技企業創辦人爲什麼會選擇在盛年退休?

鄭志剛:企業經過創業階段快速發展,業務越來越複雜細緻,需要豐富職業歷練和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幫助企業規範和梳理,使企業行穩致遠。

在IT相關產業中,企業創辦人似乎有在盛年退休的傳統。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在55歲的盛年宣佈退休,而拼多多的黃崢則是在40歲時宣佈退休。這一記錄如今被字節跳動的張一鳴重新整理。近日,字節跳動聯合創辦人梁汝波已正式接任字節跳動CEO,全面負責該公司的整體發展,張一鳴成功「退居二線」。而張一鳴今年年僅37歲。

事實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在IT相關產業中,企業創辦人似乎都會比其他行業的創辦人更早地選擇「退休」。例如,微軟的比爾蓋茲也是在40多歲的盛年選擇退出微軟的管理層。那麼,在IT相關產業中,企業創辦人爲什麼往往會在盛年選擇退休呢?

第一,在日新月異的網路技術的推動下,IT相關產業的營運模式和管理思維處於急劇變化中,業務流程更新升級的週期既快又短,需要不斷補充新動能,開拓新思維。而創辦人選擇適時退休,讓更熟悉業務前沿的年輕人上位,將爲處於這些產業的企業繼續引領行業發展,保持頭部位置提供了契機。

您已閱讀14%(399字),剩餘86%(2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