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脫鉤」還是「掛鉤」?中美貿易新走向

劉英:戴琪承認中美無法脫鉤,就是對中美經貿密切合作事實的客觀認知。我們有理由期待中美經貿關係在理性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改善。

經過半年多評估之後,中國國慶節期間,美國政府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首次全面闡述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的對華貿易政策。概括起來,有啓動針對性的關稅排除程式、討論第一階段協議並使用新的貿易工具、聯合盟友制定21世紀貿易規則等內容。戴琪表達將與中方探討的意願,與川普政府瘋狂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相比,這位以稀土案「一舉成名」並參與美加墨自貿協定談判的貿易律師則迴歸現實主義。前者傾向規模化政策,後者則是結構化政策。前者重商主義,後者規則導向。前者單打獨鬥,後者則聯合盟友。前者反建制派,後者建制派。拜登政府上臺近九個月來中美高層溝通超十次,並未闡明對華政策。近期孟晚舟回國顯露中美關係一絲暖意,戴琪此番講話又透露出中美經貿關係的哪些新變化?

承接川普政府的說辭,戴琪老調重彈,開篇指責中國不遵守全球貿易規範,損及美國及他國的繁榮,美國要採取一切必要的新方法,這是在延續納瓦羅的荒謬說法,以顯示其使用新的貿易工具來針對中國的所謂的正當性。但相比反建制派的川普,拜登政府則更趨現實。戴琪承認中美需要重新掛鉤,強調兩國經貿關係重要性,並再次表示有意與中國談判。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依舊、世界經濟復甦的關鍵期,經濟全球化面臨新走向,美聯準貨幣政策的轉向令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加劇的特殊期,中美經貿何去何從,不僅關乎中美兩國,也是關係全球的重大事件。

40多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總體取得了積極進展,兩國經濟約佔全球的42%,而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在30%。近五年來,中美經貿受到嚴重阻礙甚至走向「脫鉤」,不僅影響兩國經濟成長,也影響兩國政治關係。從美國發起的以削減貿易逆差爲由的中美貿易戰看,美國其實自食其果,四年間中美經貿的事實證明,美加徵關稅不僅並未減少貿易逆差,還加劇通膨,降低百姓福祉。拜登上臺以來,中美兩國高層多次接觸,中國針對中美關係提出兩份清單和三個底線,美國近期主動與中國溝通,釋放暖意,中美如何重新掛鉤?解鈴還須繫鈴人,兩國經貿關係走向如何還需要美國採取切實行動。

您已閱讀15%(864字),剩餘85%(49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