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筆者前不久強調的那樣,中美從孟晚舟回國起,實際上開始了雙邊關係調整的進程。本週,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再次以拜登政府目前已成習慣的端著架子談合作的對華交往模式,闡述了全新的對華貿易政策,即:一方面繼續批評中國,另一方面又將減少部分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同時絕口沒提向中國徵收新的關稅。更引人注目的是,戴琪在對華政策和立場上表明:美國的目標不是激化與中國的緊張貿易關係,而是要建立與中國「持久的共存」關係;而且「不要脫鉤」,而要「重新結合」。戴琪的上述立場,實際上加固並進一步推進了中美關係調整的進程。
而同時也是在上週,北韓繼9月四次發射多類型號飛彈後,利用文在寅即將進入總統大選的政治週期而急需在朝核問題上獲得政治資本的迫切性,對南韓展現了和平攻勢,突出顯示了其軟硬兩手、誓保核導的策略。
本週的上述事態說明:中美關係的調整,必須有具體的議題和平臺來支撐,否則這種調整就是空中樓閣;而根據筆者常年的一線調研經驗,北韓半島無核化問題也是完全可以成爲中美關係的穩定議題和平臺的,因爲中美在其中有著實實在在的共同利益。
您已閱讀20%(452字),剩餘80%(1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