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氣候外交經過歐巴馬政府第二任期的「蜜月時光」和川普執政四年的「停滯期」,未來走向何方,各方懷有不同的期待。自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氣候領域互動頻繁,交鋒也好,協商也罷,氣候問題在磕磕絆絆中向前推進。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保持中美氣候議題上的「鬥而不破」、避免全球氣候治理受到阻礙,是需要慎重思考、併爲之付出行動的緊迫話題。
9月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視訊會見正在天津進行中美氣候變化磋商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時指出,美方希望氣候變化合作成爲中美關係的綠洲,但是,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該比喻形象地表明瞭當下中美氣候外交之困境,對我們思考未來雙邊氣候合作的前景頗有啓發。中美氣候變化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影響中美氣候外交「沙化」和「綠化」的因素一直存在,最終成爲「綠洲」還是「荒漠」,亦或二者兼而有之,都取決於中美雙方當下的每一個選擇是否「相向而行」。
「綠化」:中美氣候外交的樂觀前景
您已閱讀13%(418字),剩餘87%(27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