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攻擊IMF總裁的本質是歇斯底里反華

薩克斯: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是雞毛蒜皮,IMF不應屈服於美國國會的歇斯底里反華。

本文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可持續發展中心(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主任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的激烈攻擊,實際上在意的並不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的所謂神聖性或她的管理質量,而是中國在一個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多邊機構中的角色。美國國會中的許多人希望格奧爾基耶娃走人,因爲她不是北京方面的死敵。

三位共和黨國會議員致信美國財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稱針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說明中國共產黨如何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破壞多邊機構,如IMF、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UN)。中國覺得它有權對這些國際組織的運作方式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它缺乏對多邊價值觀的承諾表明了爲什麼不能允許它(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您已閱讀22%(397字),剩餘78%(14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