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CPTPP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走勢研判

黃鎣祺:在美國尚未主導和介入CPTPP進程之際,中國申請會在理論上面臨更少的阻力。中國的市場體量和影響力已經成爲各方不能小覷的力量。

當前國際貿易投資規則議題中有三個重要跡象:第一是國家傾向於締結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這包含了諸如TPP、 TTIP、 RCEP等。第二,發達國家依然主導了全球多邊經貿進程的談判以及規則制定。第三,在二戰後美國建立起來的區域協定逐漸走向弱勢之際,RTAs和諸邊協議盛行並日漸成爲主流。目前一些RTAs所涉國家基本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這些國家爭取在規則制定上成爲先行參與者,併力推區域規則爲全球新的標準。這可能成爲打破國際貿易與投資壁壘的有力槓桿,WTO的核心價值已經成爲一種最低標準的全球商業自由主義規範。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原稱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最初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發起,是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貿易的自由化。TPP第一條一款三項規定,「本組織支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促進自由化進程,達成自由開放貿易之目的。」這與WTO的精神是基本一致。 2005年5月28日,汶萊、智利、紐西蘭及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SEP)。隨後美國、澳洲、馬來西亞、越南及祕魯陸續磋商加入,原先不大的貿易圈在美國加入後其重要性迅速提高。

2010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高峯會的閉幕當天,與會九國同意美國總統的提案,約定於2011年11月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高峯會完成並宣佈TPP綱要。同時,美國積極與東南亞各成員國進行協商,重申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將惠及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各經濟體,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能成爲一個統一的貿易體。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可能成爲整合亞太兩大區域的平臺,成爲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

您已閱讀28%(852字),剩餘72%(22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