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消費

後疫情時代體育休閒品牌的行銷突圍戰

趙瑩:體育休閒品牌市場,成了繼手機市場之後,國貨品牌和國際巨擘可以爭鋒相對的第二個陣地。

近日安踏集團發佈了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除了銷售收入和盈利的強勁成長以外,有意思的是,乘著東京奧運會「冠軍龍服」的東風,在報告期內,安踏集團的中國市場收入首次超越了德國體育用品巨擘Adidas。

耐克和Adidas先前一直佔據著中國體育休閒品牌市場的頭兩把交椅,進入中國市場近40多年,在供應鏈領域深耕細作,並且用Just Do It等朗朗上口的傳播元素影響消費者心智。但是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的Adidas,卻交出了大中華區市場銷售下降16%的答卷,與之相對應的是北美和歐洲市場的全面復甦。可以說,體育休閒品牌市場,成了繼手機市場之後,國貨品牌和國際巨擘可以爭鋒相對的第二個陣地。

上上週,Adidas發佈新聞宣佈,已和美國品牌管理公司 Authentic Brands Group (ABG)達成協議,將把旗下品牌 銳跑 以 21 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後者,交易最快將於明年第一季度完成。ABG旗下曾先後收購了 Aeropostale 和 Forever 21 等品牌,先前,曾與美國鞋履製造商 Wolverine World Wide 聯合競標銳跑,並與CVC 和 Cerberus等四傢俬募基金展開競爭,從中勝出。對此,Adidas的解釋是,此次出售是聚焦持續發展戰略「Own the Game2025」(主導比賽)的一部分,在剝離後,公司會更加專注於Adidas主品牌的全球發展。銳跑是創辦於英國的專業運動品牌,它2005年「賣身」給Adidas的交易,曾被視爲美國和德國品牌集團將壟斷全球體育休閒品牌市場的標誌性事件。除了耐克以外,美國本土還擁有115年品牌傳統、44億美金收入的New Balance集團,後起之秀安德瑪Under Armour和斯凱吉Skechers,這兩家運動品牌創立至今都不到30年的歷史,但全球年收入都在50億美金左右。而德國除了Adidas之外,則還擁有與Adidas兄弟同根同源卻反目成仇的體育界第三大品牌彪馬Puma。

您已閱讀31%(812字),剩餘69%(18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