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洲

身在羅馬,當做羅馬人——淺談歐洲地區的跨文化傳播

趙瑩:和美國市場不同,歐洲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語言文化背景等差異很大,因此有針對性地制定各個歐洲國家的進入政策,纔是明智之舉。

Facebook在歐洲遇到了新的麻煩,日前,歐盟競爭監管機構表示將利用歐盟委員會對反托拉斯法案的新解釋,來審查Facebook 對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新創公司——Kustomer 的收購提議。Kustomer是一家專門從事客戶服務平臺和聊天機器人的公司,其營收規模等數據並不符合傳統的反壟斷審查和申報要求,但今年初,歐盟就曾向成員國提出要求,請各國監管機構推薦他們發現的可能會影響市場競爭的小額併購要約,尤其要在科技、醫藥和金融服務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以避免大公司的資本扼殺小公司創新力的市場行爲。

在中美兩國針對反壟斷的科技公司審查日趨嚴峻的今天,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從GDPR私隱保護到反托拉斯審查一直都走在前端的歐洲市場。之前的文章寫海外傳播更多側重於中美之間的跨文化傳播和交流,今天想專門寫一下歐洲地區的跨文化傳播。

在中美地緣政治日趨激烈緊張的川普時代,有很多中國公司把目光放到了歐洲各國市場,對德國的高階技術、法國和義大利的奢侈品牌以及英國的零售業公司等,展開了相應的收購兼併工作。殊不知,歐洲是美國的鼻祖,各個國家和派系都與美國政壇的風雲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收緊對華政策的同時,一定會影響到歐洲各國對中國公司海外收購的審查政策和審批難度。

您已閱讀17%(527字),剩餘83%(24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