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遠距辦公

新媒體女王阿里安娜•赫芬頓的創業新徵程

趙瑩:阿里安娜•赫芬頓創業中對於新媒體的認知和反思,以及創業者如何思考國際化傳播,依然充滿了可資借鑑的真知灼見。

認識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是在十二年前,她是我研究生新聞學院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彼時,她創立的《赫芬頓郵報》是部落格時代美國新媒體的一面旗幟。她通過自己筆耕不綴的積累和積攢的人際關係網路,邀請到諸多知名大V在《赫芬頓郵報》開設部落格專欄,充實傳統的記者報導隊伍和評論版面。與她同時創業的夥伴Kenneth Lerer和Jonah Peretti,後來還創立了Buzzfeed。但與Buzzfeed從娛樂新聞風格開始不同,因爲前夫Michael Huffington的政治影響力,以及Arianna曾競選加州州長等的經歷,《赫芬頓郵報》一直是被當作嚴肅新聞創業新媒體的典範,這種藉由新媒體形式傳遞嚴肅傳統媒體內容的形式在2005年創立之初一炮而紅,並在2012年因爲首次成爲獲得普立茲獎的電子新媒體,而將其媒體聲譽推至頂峯。

2011年,AOL美國線上以三億美金收購了《赫芬頓郵報》,並將Arianna任命爲《赫芬頓郵報》媒體集團的總裁,主管的業務除了郵報之外,還有AOL音樂,消費電子發燒友的部落格集羣媒體Engadget,以及以當地新聞爲主的Patch傳媒等。2016年Arianna公開宣佈離任自己一手創辦的《赫芬頓郵報》,彼時這位新媒體女王的粉絲們痛心疾首地說,沒有了Arianna Huffington的《赫芬頓郵報》,就不應該叫做《赫芬頓郵報》。隨後,她開始了新的創業征程—側重於身心健康和工作平衡的App應用--Thrive Global。

以下是和她最新一次對話的問答摘要,因爲疫情關係,沒法再去拜訪她汗牛充棟的書房,只能通過網路和書面的形式進行交流。但她的新曆程中對於新媒體的認知和反思,以及創業者如何思考國際化傳播,並將其納入早期的創業藍圖等等,都依然充滿了可資借鑑的真知灼見。

您已閱讀19%(760字),剩餘81%(33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