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情報

從監聽歐洲事件看美國諜報機構的走向

王英良:美國在外交中廣泛使用「情報力量」從事隱蔽活動,會造就盟友間「政治不信任」,並形成內部陣營分化的可能,給美國外交帶來麻煩。

通常,美國情報體系是由政府內設的16個獨立情報機構組成的聯合組織,這些獨立機構進行各類情報活動,以支持美國的內政外交政策。美國情報體系主要統籌兩個獨立體系,即國家情報項目、軍事情報項目兩大類。情報工作由中央情報局領導,並向總統彙報。

美國的國家安全需要推動情報活動的擴張,而國會由於議事規則方面的「缺陷」,監督功能走向弱化,儘管行政監督權有所集中,但行政官僚依然難以有效監督具有特殊功能與使命的諜報機構。現實中,無論是美國的內政還是外交,情報力量及其所採取的「祕密行動」在國內介入黨派政治、治安維護、司法裁決、國土安全甚至是打擊經濟犯罪、維護藥品食品安全、反毒等領域;在國外則反映爲密集的監聽、監視、各類「楔子戰略」和隱蔽行動等。美國諜報機構構成極其複雜,擁有充足的活動經費和全球性的社會資本網路,先進的技偵手段,配合着美國政府的公開行動。隨著國內國外局勢的複雜化,美國情報機構逐漸積累了一些「不受監督」的權力。美國情報機構廣佈於國防部、軍隊、海關、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司法部、國會情報委員會、安全委員會等,各類內閣部門之間還可以在總統領導下就所需要的事項進行協調和動員,甚至成立新的情報機構。

情報機構本身是一種具備特殊功能的官僚機構。爲了控制權力、攫取利益和影響決策,情報機構往往最大限度地控制財權。這通常會表現爲操縱情報收集、誇大對象的「威脅性」,如此工作顯然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做法。由於情報機構往往屬於政治精英的「致勝聯盟」,所以情報機構在界定外部威脅時,往往傾向於誇張或「非法化」競爭對手的「合法利益」,由此獲取更大的事務「控制面」與「經費」,積累「政績」以顯示更多的政治忠誠。

您已閱讀23%(694字),剩餘77%(2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