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經濟

拜登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面臨的五大矛盾

王英良:拜登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牽一髮而動全身,但任何宏大的經濟刺激計劃,都難以脫離美國的產業結構、權力結構與國際關係結構的現實。

「新官上任三把火」,拜登也不例外。2021年3月31日,拜登在賓州匹茲堡發表講話,推出規模高達2兆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試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美國經濟復甦。根據拜登的講話,該計劃爲期8年,爲拜登-哈里斯政府「重建更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願景的一部分,旨在重建美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和乾淨能源,創造就業機會,並致力於醫療保健、教育和托兒系統建設。

從「大放水」到宣揚「大基建」,美國經濟政策峯迴路轉。彭博5月27日援引《紐約時報》報導稱,拜登計劃爲2022財年提出6兆美元的預算方案,將資金用於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

客觀講,對美國發展的「弱項」,拜登政府有著較爲清醒的認知。宏大的計劃也從側面反映出政治精英對國家發展未來的憂慮。具體而言,這一計劃包括四個大項:一是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立能夠抵禦天氣災害的「彈性基礎設施」。二是改造和建造200多萬套經濟適用房和商業地產,更換全國所有鉛管和服務電纜,投資通用寬頻。三是改善護理經濟,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獲得負擔得起的醫療護理,並擴大護理人員隊伍。四是提高企業稅,以應對未來8年的支出計劃。拜登提議將公司稅率提高到28%,並把對跨國公司徵稅的最低稅率提高到21%。

您已閱讀13%(531字),剩餘87%(35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