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骯髒的貨幣」:日益突出的比特幣能耗問題

在全球艱難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氣候社運人士對化石燃料被用於比特幣挖礦感到震驚,政府也開始注意到加密貨幣能耗強度極高的問題。

在紐約州北部的塞內卡湖(Seneca Lake)岸邊,一傢俬人股本公司買下了一座退役的燃煤電廠,將其改造爲燃燒天然氣。隨後該公司將其重新啓用,成爲其所稱的「電廠——加密貨幣挖礦混合體」。

該廠背後的公司Greenidge Generation Holdings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該公司表示,它預計將成爲「唯一在美國公開上市、且自身擁有電源的比特幣挖礦企業」。

該公司在向投資者的演示中表示,由於它可以直接接入Empire Pipeline輸氣管道獲得天然氣,因此它可以用僅僅3000美元一枚的成本生產比特幣——這是鉅額的利潤率,即便比特幣價格近日由於中國監管機構可能整治而出現暴跌,其售價也在4萬美元左右。

您已閱讀6%(304字),剩餘94%(46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