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債市

資金「堰塞湖」未來如何演變?

蔡浩、李海靜:隨著債券供給增加,目前寬裕流動性環境將呈收斂局面,且製造業資本開支已現上行信號,投資回升有基礎,資金「堰塞湖」效應趨於緩和。

今年3月份以來,資金面持續表現出平穩向寬的態勢,尤其是4月份,儘管面臨繳稅大月和債券供給環比增加,但資金利率依舊維持低波動,在超預期寬鬆的流動性驅動下,債市走出牛陡行情,10年期國債收益率錄得今年1月底以來的新低。那麼兩個多月來,資金面持續超預期向寬的原因是什麼?資金「堰塞湖」效應或是主因。

市場回顧:資金價格持續低位徘徊

3月份以來,市場資金面持續向寬,隔夜和七天期等主要回購利率低位波動,且波幅不大。4月份資金利率中樞較3月份小幅下行,且較2018年和2019年同期均明顯下降。其中,4月份DR007和R007均值分別爲2.11%和2.14%,較2019年同期分別大幅回落51bp和61bp,較2018年同期分別回落29bp和47bp。利率互換FR0071年由2月底的2.67%一路下行至2.46%(截至5月12日),表明市場對資金面預期較爲樂觀。同業存單方面,股份制銀行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從2月末的3.16%下跌至2.9%,已經低於MLF政策利率水準(2.95%)。

您已閱讀8%(435字),剩餘92%(47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