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情讓我們都成了「網購狂」

穆爾:「購物療法」能夠幫助人們逃離令人不適的感覺,但衝動購買往往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該如何應對購物成癮的問題?

本文作者爲華盛頓特區臨牀心理學家,專門研究購物成癮問題。

任何人都有可能衝動購物。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發現我對著一件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穿的、標價300美元的亮片連衣褲點擊了「購買」鍵。在經歷了數月的封鎖後,我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衝動,想要獲得這件連衣褲所代表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紐約54俱樂部」(Studio 54)式的生活,儘管我的迪斯科時代早已結束。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收到了一連串關於如何抑制購物衝動的諮詢。儘管失業率不斷上升、經濟陷入困境,但網上消費卻在不斷打破紀錄。在英國,2月份網上零售額佔零售總額的比例升至36%,高於去年同期的20%。美國的購物者在「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那天拋棄了商場,轉而通過網購消費了90億美元。隨著商店重新開放、人們又能安心逛街,這種基於網路的消費活動可能會減少。但不太可能會出現完全或永續性的逆轉。

您已閱讀23%(377字),剩餘77%(12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