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創投圈

上市公司進軍創投爲哪般?

鄭志剛:上市公司紛紛出手投資創投機構,是否標誌着企業從業務到資本的全方位競爭時代的開啓?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解讀上市公司進軍創投?

現代股份公司被耶魯大學前校長和經濟學家巴特勒稱爲「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之所以如此說,很大程度在於,現代股份公司實現了職業經理人專業決策與股東分擔風險二者之間的專業化分工,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在現代股份公司這一社會化大生產下高度專業化分工的經濟組織中,生產經營似乎是現代股份公司天經地義的事兒,而投資和與投資相關聯的風險分擔,則是股東或者說是投資者的事兒。歷史上,作爲現代股份公司的典型形式,中國一些上市公司,或者賣房實現盈利避免摘牌,或者用短期閒置資金去購買收益可觀的理財產品。上市公司這些超越生產經營的行爲,都被看作是上市公司「不務正業」,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質疑和媒體公衆的無情嘲諷。

如今爲數不少的上市公司殺入創投圈,或者成爲創投公司的有限合夥人(LP),或者直接在旗下設立創投公司。例如,據媒體報導,周黑鴨前不久認繳出資共青城新鼎華麒貳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有其10%的股份,成爲新鼎資本的有限合夥人之一。周黑鴨的前身爲由周富裕唐建芳夫婦於1997年在武漢一家集貿市場創辦的「週記怪味鴨」,是中國知名的食品企業,於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而新鼎資本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PE),投資範圍覆蓋生物醫療、新能源汽車、晶片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曾投出了寒武紀、小鵬汽車等明星企業。

除了周黑鴨,絕味鴨脖、海瀾之家、七匹狼等一批讀者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上市公司也紛紛出手投資創投機構。這一現象被一些媒體喻爲「人民幣募資寒冬下罕見的一幕」。那麼,這究竟是之前賣房保牌和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不務正業」行爲的升級版本呢,還是標誌着企業從業務到資本的全方位競爭時代的開啓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解讀上市公司進軍創投呢?

您已閱讀21%(721字),剩餘79%(27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