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以來,最抓眼球的當屬美債和大宗商品「暴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連突破1.2%、1.3%關口後勢如破竹,隨後便出現美股分化,代表科技類股的那斯達克指數由2月12日的歷史高點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超過9.0%,儘管市場情緒舒緩,截至目前距離歷史高點仍有4.4%跌幅;而作爲週期類股代表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接連創出新高,2月12日至今漲幅超過4.0%;同期的大宗商品價格呈現普漲格局,能源中的原油,代表工業原材料的銅、鋁、錫等商品價格均創出8年新高;不過商品中,黃金延續年初以來的跌勢,盤中數次失守1700美元/盎司。很明顯,2月以來,中長期限美債利率快速上升,曲線陡峭化,引發美國市場風險資產重定價,高估值風險資產遭拋售;同時,美債收益率持續上行的外溢性效應逐步顯現,全球高估值風險資產普遍存在拋壓,市場波動率明顯上升。
截至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1.74%,回到一年多前的高位,是去年8月低點的三倍多,較年初上升81BP;儘管3月份美聯準利率決議展現鴿派,即便近幾日,美聯準官員等先後數次發聲淡化再通膨,但美債市場拋壓仍較重,10年期美債利率一度觸及1.75%,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原因是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再通膨預期推動美債收益率上升
您已閱讀15%(526字),剩餘85%(28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