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利率的慣性:兩百年美國利率史

邵宇、陳達飛:10年期美債利率,引發當下市場關注;08年以來的低利率環境或只是歷史的慣性,需求側仍然是壓抑美國成長、利率的主要方面。

「聯邦準備制度既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將國債利率保持在一定水準。不過,保護市場,使債券價格不因爲投機及恐慌而大起大落是聯邦銀行的政策。」這是1939年9月美聯準會議紀要。放在今天,豪無違和感。

10年期美債利率何時會突破2%,多大可能會突破3%,以及有無可能突破4%?是當下市場關心的問題,因爲這決定了何時可以摸底黃金,做空商品,以及加倉核心資產。

針對當下的再通膨,美聯準樂見其成。對於美聯準的無爲,市場屢屢做出「死給你看」的姿態。但市場終會在時間中學會適應這一切。因爲美聯準的這種「道家」休養可能還要保持一段時間。1月PCE核心通膨爲1.45%,專家調查通膨預期曲線雖然在陡峭化,但中長期通膨預期並未出現過熱跡象。重要的是,截尾平均PCE通膨甚至還處於下降區間,產出缺口仍未負值,失業率仍高居6%左右。這些內因都不支持美聯準通膨會失控。雖然美聯準直到去年才宣佈平均通膨目標值,但自2015年美聯準開啓加息週期始,經平均通膨修正的新泰萊規則就能更好的擬合貨幣市場短端利率走勢。另外,美聯準的無爲也是一種有爲。如果爲了支持降低利率、國債價格而擴表,反而會推升通膨預期。

您已閱讀16%(481字),剩餘84%(2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