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經濟

美債收益率上行的背後是通膨預期嗎?

歐陽輝、吳偎立:驅動美債收益率上行的因素在2月份發生了實質性的切換,由「通膨預期」變成了「實際利率」。

今年2月份以來,以美國爲首的主要發達國家國債收益率快速大幅上升。以美債10年期爲例,短短1個月時間,收益率就由1.07%一度升至1.60%以上,近期回到1.57%附近,升幅超過50個基點。德國、英國收益率也分別從-0.52%和0.33%升至-0.30%和0.76%。全球股市隨之顯著調整,連「永遠漲」的美股、甚至科技股都明顯承壓,A股也被殃及。對於此次市場波動,中國市場機構中最流行的說法莫過於「通膨恐慌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和美股調整」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在2月份之前,美債收益率已持續上升了6個月時間。自2020年8月份創下歷史低點0.51%之後,美債收益率一直在悄悄上行,2021年1月底達到1.07%的水準。爲什麼之前的上升似乎沒有激起什麼波瀾?近期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相同的。那就是,驅動美債收益率上行的因素在2月份發生了實質性的切換,由「通膨預期」變成了「實際利率」。

您已閱讀16%(405字),剩餘84%(20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