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展望2021:正視「高階」就業壓力

周浩:數量巨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同時,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應引導大學畢業生更多地從事戰略性行業、新興行業和高附加值行業。

中國「兩會」中,關於中國經濟增速的討論開始逐步被就業所取代,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來說,就業的結構性壓力顯現,這一問題在高校畢業生羣體中表現得尤爲突出,而對「高階」人羣就業問題的求解,需要整個社會正視和共同努力。

後疫情時代的就業局面已經開始出現變化。首先,從各國的疫情後復甦情形來看,製造業的表現遠遠好於服務業,如果服務業無法得到根本的和持續性的修復,那麼其對就業人口的吸附能力也會明顯下降,這會帶來新的就業壓力。

第二,中國經濟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恢復,就業形勢也逐步改善,但與外出農民工就業迅速得到恢復不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局面卻遲遲未能打開,這事實上帶來了更大的結構性就業的壓力,並對大量的城市家庭造成負擔。很多家庭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來培養孩子,並努力保證其接受高等教育,如果這些投入不能得到有效的長期回報,不僅會影響長期消費,也會影響社會穩定。

您已閱讀22%(378字),剩餘78%(13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