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美產業鏈之戰與體系性大國競爭的未來

孫興傑、齊豔坤:「體系性大國」是拜登政府對華認知的標籤,中美競爭進入體系性競爭階段,產業鏈之爭是中美體系性競爭的關鍵。

拜登上臺不到兩個月出臺了《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以下簡稱爲《指南》),這份檔案是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初稿和綱領。

拜登政府爲何在上臺之後不到45天就出臺了這樣一份綱領性檔案?根本原因是情勢所迫,面對世界權力結構的鉅變,拜登及其外交安全團隊深感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在這份檔案出臺的同一天,國務卿布林肯發表了首場外交政策演講,其中提到,中國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威脅。拜登的國安指南將中國視爲唯一能夠綜合運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對穩定、開放的國際秩序構成永續性挑戰的國家。

拜登對華大戰略的輪廓初現,「體系性大國」是拜登政府對華認知的標籤,中美之間的競爭進入體系性競爭階段,而產業鏈之爭是中美體系性競爭的關鍵,也關乎中國成長爲體系性大國的未來。

您已閱讀7%(328字),剩餘93%(43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