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債券交易終於被拖入數字時代

威格爾斯沃思:債券交易電子化如今已經成爲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它的發展也存在限制,它很難全面提高債市的流動性。

有些趨勢悄無聲息地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有些趨勢則大熱,每個人都想知道我們到底在想什麼——比如電子寵物拓麻歌子(Tamagochi)或者指尖陀螺。有時候,一個徘徊不定的偶然趨勢會突然到達一個點,然後開始像野火一樣蔓延,似乎它的成功是命中註定的。債券電子交易就屬於後者。

歷史上,固定收益市場的主導交易方式使用的是模擬信號通訊。一些角落已經慢慢地被拖進了現代數字交易時代——尤其是規模更大、更同質化和更具流動性的政府債券市場。但總體而言,交易長期以來都是雙邊的、通過電話或者彭博(Bloomberg)訊息定製和安排的。

許多業內人士認爲,債券市場太分散、太差異化——太混亂——無法像股票那樣電子化。世界上大約有4.1萬隻股票,卻有數百萬只債券,幾乎所有債券都有獨特的特點。許多債券只能通過預約進行交易,甚至不交易。花旗(Citi)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美國21175隻未到期償還的公司債券中,只有246隻那年每天至少交易一次,六分之一根本沒有交易過。

您已閱讀27%(425字),剩餘73%(11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