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向英國人講好中國故事之前,先明白中英文化差異

何越:先要先了解英國的歷史與現在,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喫喝拉撒。然後再和英國人講中國故事,就能相對容易。

春節前夕,應中國大使館僑務盧海田參贊的邀請,我有幸在大使館舉辦的僑領會議上做簡短髮言。在英國生活時間越長,我就越覺得中英文化在很多重大關鍵概念上理解不同,外延內涵不一。故此,我對向英國人講好中國故事不抱積極態度。因爲首先應該解決的是「如何向英國人講中國故事」,然後才能「講好故事」。

向英國人講中國故事,當然不能用中國邏輯,也不能用中國概念。最適當的辦法,是要先明白中英在各種概念上的區別,講述中國故事之前,要先明白概念上的文化差異。

最常見的文化衝撞,比如喫。2004年我剛到英國留學,請英國朋友喫飯,我以中國美食接待客人,比如梅菜扣肉、鹹魚茄子煲、炒青菜,等等,幾乎無人動筷。那時的我不知道,英國人眼裏的正宗中餐就那幾樣:春捲、北京烤鴨、雞肉炒麪、酸甜雞肉、黑椒牛柳、醬油炒飯等,這與最初的華人移民多來自香港有關,而且多爲廉價外賣;而不是像日本菜那樣,在上世紀80年代才進入英國,可是一進去就是日本壽司,而且走高檔路線。

您已閱讀12%(410字),剩餘88%(29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