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散戶抱團與監管應對(上)

夏春:在疫情導致經濟封鎖、財政又格外慷慨的背景下,散戶把矛頭對準金融機構特別是空頭,便可實現應者雲集的一幕,這其實並不難理解。

藉助社群媒體或者口口相傳(word-of-mouth)順利發起政治運動的先例很多,遠有「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近有法國「黃背心運動」和香港「雨傘運動」等。但通過社群媒體引發散戶抱團、成功衝擊銀行系統或者帶動個別股票狂熱的例子似乎很少見。

2019年香港社會騷亂期間,「攬炒派」號召衆多的支持者在指定時間提出銀行戶口所有存款,達到擾亂銀行運作、衝擊金融系統、施壓特區政府的目的。結果卻是應者寥寥,引爲笑談。

類似的,儘管香港在線投資論壇由來已久,參與者活躍度與股市漲跌相互關聯,但粉絲衆多的KOL往往是一些持續看空派或者引爲笑談的「燈神」(即每次判斷都與個股走勢相反者)。由於金融行業的內在屬性,無論機構還是散戶,對看多派都報有天然的警惕,任何人想在投資類社群媒體達到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果,並不容易。

您已閱讀10%(352字),剩餘90%(30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