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數位化生產「含苞欲放」

程實、錢智俊:中國經濟隨著數位化生產「花冠」綻放,生產端新變革所迸發的時代紅利,將重塑商業邏輯,進而結出貫穿於未來的長遠確定性碩果。

「世道必進,後勝於今。」辭舊迎新之際,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完成和國產特斯拉的大幅降價接踵而至,兩者從宏觀、微觀層面共同折射出後疫情時代生產端的歷史性變革大勢。

在2020年所打開的全球大變局之中,工業化大生產向數位化生產的躍變已鳴槍起跑,並有望在2021年進一步加速。對於中國而言,這一變革有望對內匹配「多元消費」時代,對外重塑全球「黃金成長」範式,因此將是「雙循環」新格局的應有之義。

展望「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有望積極擁抱變革,以大規模生產、創新生產、精細化定製作爲基礎能力的「花萼」,以低成本、「一件起訂」、高迭代作爲商業優勢的「花瓣」,綻放數位化生產的「花冠模式」。隨著「花冠」的綻放,生產端新變革所迸發的時代紅利,料將重塑商業邏輯與比較優勢,進而結出貫穿於未來長遠的確定性碩果。

您已閱讀8%(342字),剩餘92%(40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