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提振經濟要求加大研發投入

桑希爾:對科技進步的經濟影響過度樂觀是魯莽的。但矛盾的是,你對科技突破的經濟影響越悲觀,就越有理由增加研究支出。

最近的事件證實了——如果曾經有過懷疑的話——做個極客確實很時髦。

12月2日,BioNTech和輝瑞(Pfizer)聯合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獲得英國監管機構的批准,爲抗擊這場已導致近150萬人死亡、摧毀全球經濟的疫情帶來最佳希望。

兩天前,總部位於倫敦的人工智慧公司、谷歌(Google)旗下的DeepMind透露,其AlphaFold系統可以預測蛋白質結構,從而幫助解決了這個困擾研究人員50年的問題。DeepMind稱,這一突破可能加速藥物發現、塑膠垃圾減少和碳捕獲。諾貝兒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會長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形容這一成就是「令人驚歎的進步」。

您已閱讀22%(343字),剩餘78%(12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