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化

民粹主義和疫情之下的世界經濟秩序

早在2017年初卸任副總統之前,拜登就表示他對全球化抱有憂慮。四年後的今天,民粹主義的破壞力量與疫情結合起來,讓形勢變得更爲複雜。

喬•拜登(Joe Biden)於2017年1月在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年會上發表演講,那是他卸任美國副總統之前最後的公開講話之一。「全球化並非純粹的好事。我是自由貿易支持者,我是全球化的強有力支持者,」他說,「但全球化加深了不同人羣之間的鴻溝,一部分人衝向最高層,另一部分人掙扎著留在中層,還有一部分人掉落到底層。」

這番話是一個提醒:在英國退歐和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的雙重衝擊下,人們對一體化的全球經濟的未來感到憂慮,且一些人對其政治影響感到遺憾。四年過去了,民粹主義的破壞力量與疫情結合起來,讓形勢變得更爲複雜。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的蔓延衝擊了貿易和旅行,並讓許多國家陷入衰退。它還引發新一輪國有化供應鏈的努力,尤其是關鍵醫療設備和醫藥原料的供應鏈。近年來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以及英國和歐盟之間——燃起的全球貿易緊張,正在轉變成一個永久性的格局,一個遠比以往更加不穩定的新的經濟秩序。

然而,那些日益凝聚世界各經濟體的紐帶,已被證明在當今時期非常有韌性——至少到目前爲止是這樣。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全球貿易今年將下滑13%至32%。但到了10月,這一預測變得更加樂觀:全球貿易將下滑9.2%,而且2021年將反彈7.2%。WTO副總幹事易小準在宣佈修訂後的預測時表示:「淨結果是,貿易萎縮更深入,但持續時間更短,儘管繼續復甦的強度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您已閱讀41%(645字),剩餘59%(9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