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政治

民主並不是越多越好

加內什:和以前一樣,政府與被統治者之間的距離遠一點,既可以提高前者的質量,又能夠讓後者最終掌權。

正如雅典旅遊局很少提到的,他們的美麗城市不僅是民主(democracy)的搖籃,也是民主的陵墓。古人以字面含義來定義「民治」(這種定義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延續下來):舉行羣衆集會,一個議題接一個議題,面對面地直接投票。美國的國父們迴避了這個字母「D」開頭的詞語(美國憲法裏並不包含這個詞),那是因爲當時這個詞仍然採用古希臘的那種定義。時至今日,美利堅合衆國和世界許多其他地區採用的間接投票制度與古希臘民主之間的差異,就像現代建築與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差異一樣大。

民主有程度之分,少一點可能勝於多一點:西方基於這些原則而崛起。爲了生存,西方可能不得不再次留意這些原則。

沒有哪種全球趨勢比民主危機得到了更好的記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是一個案例研究,這位總統表示,在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中,他可能不會承認敗選。從劍橋大學(Cambridge)的多位學者篩選出的大量數據來看,川普並沒有那麼獨特。世界各地公衆對民主的疑慮越來越多。絕大多數美國人對民主不滿意。這類話題已經成爲一種文學體裁,令人歡呼的書名包括《通往不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和《民主的終結》(How Democracy Ends)。

您已閱讀30%(535字),剩餘70%(12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