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核武器

Erosion of nuclear deterrence makes India-China relations critical
核威懾遭弱化的危險

Countries with nuclear weapons are moving closer to military confrontation
拉赫曼:當今的世界領導人不再那麼憂慮核武器。這種相對放鬆的心態似乎讓擁核國家更願意承受軍事對抗的風險。

My generation grew up in the shadow of a possible nuclear war. I was born a few months after the Cuba missile crisis — the closest humanity has come to nuclear Armageddon. The 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was a big political force as I was growing up.

我這一代人是在可能爆發核戰爭的陰影下長大的。我出生在古巴飛彈危機爆發幾個月後,那場危機是人類最接近世界末日核大戰的時刻。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核裁軍運動(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您已閱讀5%(374字),剩餘95%(66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