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出深圳的誠品書店即將在2020年底結業的訊息時,在臺北的誠品敦南店正在舉行一個24小時的關店活動。活動中舉行了現場音樂會以及詩朗誦。這樣的文藝聚會成爲了這一代年輕人向上個世紀90年代回顧和致敬的羣聚。而不幸的是,在這間書店的原址上將會出現另外一家百貨公司。不難想像,深圳這間誠品書店結業之後,四層樓的商鋪也一定會被類似的百貨公司接手。而在今年疫情之下的所有消費場景,都在發生各種出乎意料的變化:當餐飲業從歇業、停業到復業,從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到進餐人數的限流,以及到今天的座無虛席,人們沒有辦法去想像書店業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食物、水還有藥品成爲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然後人們開始覺得奢侈品是不是變得可要可不要?運動裝備是不是變得必不可少?在病毒大流行的今天,很多人開始陷入了迷茫,然後開始希望在書裏面尋找答案,而更多的書店也面臨著限流的問題。
據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人們認爲草藥是必不可少的,法國巴黎的人們認爲葡萄酒和精美的食品是必不可少的,德國和比利時的人們則認爲書店是必不可少的。人們又發現無論是中國的京東、噹噹還是美國的亞馬遜,他們的生意都因爲疫情的發生而變得超乎想像的高漲,而越來越多的人去購買那些原來不願意看或者不敢看的書,或者那些雄心勃勃的書。
您已閱讀17%(530字),剩餘83%(25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